色身雖捨 靈魂不滅

2007092412:03

 

朋友病得不輕,雖強顏歡笑,但難掩內心憂慮。

我們的色身,遲早都會捨掉,只有靈魂,生生世世不滅,修來世,共同發願,一心歸向,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

佛門有句話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」這個業包括了善業與惡業,以及難分善惡的業,這些統統是從累世延展而來,善惡到頭終有報,業力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榮枯。

靈魂是國人的說法,佛家有很多名詞,還有一個稱「神識」。靈魂跟我們的身心,構成一個共同體。

但佛光會北區協會會長趙翠慧,就有靈魂出離色身的經歷。她罹患肺腺癌,臥病在床,經常還會咳出帶著血絲的濃痰,氣若游絲,衰弱非常。

有一天,她突感全身如撕裂劇痛,常人覺得是溫水,她卻大叫滾燙難忍;只是輕輕一拍,她就像重擔壓身;她接到好友電話,有氣無力地說:她支持不下去了,她要走了。

在昏昏沉沉中,她看到另一個她,從她的身體走出來,到洗手間,又飄浮到天花板,看到躺在床上的她,及圍繞在床邊的家人朋友。又飄到房間外,看到女傭把拖把擺在地上哭泣,又飄到室外,看到她先生去超商購物,飄到遠方,看到金黃色光芒,光中出現一片雲海,聽到悅耳的樂音,看到接引的隊伍,但都沒看到面部。她心無罣礙,又飄了回來,與色身合為一體。

她跟佛菩薩祈求:如她已無用,就接她回去,如還可留在人間,她發願為眾生服務。結果她的病也好了。

佛家認為世間的病有三種類型:

一、生理方面的,這種病,佛幫不上忙,只有請教醫師。

二、由冤親債主形成,佛可為之調解,參加以「懺」為主題的法會,虔誠懺悔。

三、業障病,由宿世業障造成,只好坦然承受。

何謂懺悔?且看梵文原意,跟中文語意的差異。

懺,為梵語(懺摩)之略譯,是請求容忍、寬恕的意思。

悔,為梵語(提舍那)的意譯,原義為「說」。佛法中,如犯了過失(除極輕的,「自責」就可以),應當於佛、菩薩、師長、大眾面前,告白自己造罪的原由及經過,以期恢復清譽。

懺者終身不作,悔者知所前非。《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》說:所當悔者悔之,所當忍者忍之。悔與忍合說,就是懺悔,成為中國佛教的習慣用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