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豆花兄提供的好文分享
順治皇帝出家心路歷程:
清朝順治皇帝在朝的時候,就已經歸依了佛門,是一位很虔誠的在家佛門弟子,他歸依了玉琳國師,〈玉琳國師就是我們很熟悉的,千金小姐,萬金和尚,萬金和尚就是玉琳國師〉,從此之後很踏實的學佛,日夜不停的做功課。光陰總是會過去的,人總是會老的,所謂人無千日好,花無百日開;夕陽無限好,可惜近黃昏,這就是顯露世間的無常,生生滅滅,虛幻不實,了不可得,因此,人世間再美好的話,美好當中總是會有缺陷的,中外古今,一切聖哲,乃至凡夫,必然也同樣要經過生老病死的憂患,誰也奈何不了的事實。
順治皇帝有一天善根大展流露,在靜靜的夜裏,獨自靜坐,順治皇帝心裡默想著:『人生苦短,世態變化無常,我一生當中,率領百萬大軍,南征北討,為國憂民,辛勞一輩子,我逐漸衰老,紅塵滾滾無了時,名與利、財與色、食與睡,都是虛幻不實的東西,如空中的浮雲,縹緲不定,空幻不可得,得也得不住,人生太無常啦!一切名利、財色、權威,也都是無常幻化了不可得;乃至我的身體,也是空幻無常,了不可得;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,世間一切都是危脆的,無常遷流不息,滄海變桑田,桑田變滄海,時勢變化無窮;我的生死未了,未達開悟本性,未證悟菩提,時候不早了,我出家修行的因緣應該到了,時機應該成熟囉!』
順治皇帝默想到這裏,心裏恍然開闊,由憂鬱的心轉變為開朗的心,由世間的心轉變為出世間的心,由感情的心轉變為慈悲喜捨的心,由無常的心轉變為永恒不變的心,由痛苦的心轉變為清涼的心,由入世的心轉變為出世的心,由在家的心轉變為出家的心,此時此刻的順治皇帝,無形的一股善根在他的心胸鼓動著,激發他出家修行,順治皇帝心裏該怎麼做,內心早就有主張了。
有一天,順治皇帝他把國事安排好了之後,不作聲息,怕人發覺,從中阻礙,於是趁著夜靜人空之際,脫離了皇宮,走入深山修道,落髮出家,示現僧相。
自從順治皇帝出家示現僧相以後,就埋名隱姓,從來絕對不透露他的身份,不讓人家知道,過著清淡樸素的出家生活,不貪圖名利,不炫耀自己的往事,更加精進為開悟本性而努力,真不愧是一位帝王身出家,朝廷發現他已經出家落髮,也曾經好幾次規勸他還俗回朝廷,料理國事,但是都被他一一婉轉謝絕,名利的誘惑力,對他來講,早就淡忘了,五欲六塵漸漸無法束縛他了,他內心很平靜,很安祥和諧,天天生活在清淨無為的自性世界裏。天下之間有幾個人,能夠知道他的內心世界呢?假使有一天,一旦被朝廷知道他的住處或蹤影,他就離開那間佛寺,一心一意安住在佛道上,對自己很嚴格,鞭策自己莫懈怠,把身心都交給三寶龍天,刻苦勤儉的為常住做事,一有空閒之際,就參悟本性,如是日以為常,在心地上的功夫,也逐漸的開花結果;他也到處參訪一段時間,因為他徹底埋名隱姓,不讓別人知道他的身分背景,他就在佛教界當中,漸漸消失了他的蹤跡。
順治皇帝讚僧詩
天下叢林飯似山,缽盂到處任君餐, 黃金白玉非為貴,惟有袈裟披肩難, 朕為大地山河主,憂國憂民事轉煩,
百年三萬六千日,不及僧家半日閒, 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這回, 未曾生我誰是我?生我之時我是誰?
長大成人方是我,合眼矇矓又是誰? 不如不來又不去,來時歡喜去時悲。 悲歡離合多勞慮,何日清閒誰得知?
若能了達僧家事,從此回頭不算遲。 世間難比出家人,無憂無慮得安宜。 口中吃得清和味,身上常穿百衲衣。
五湖四海為上客,皆因夙世種菩提。 個個都是真羅漢,披搭如來三等衣。 金烏玉兔東復西,為人切莫用心機。
百年世事三更夢,萬里乾坤一局棋。 禹開九州湯放桀,秦吞六國漢登基。 古來多少英雄漢,南北山頭臥土泥。
黃袍換得紫袈裟,只為當年一念差。 我本西方一衲子,為何生在帝王家? 十八年來不自由,南征北討幾時休?
我今撒手西方去,不管千秋與萬秋。
◇ 順治皇帝讚僧詩 ◇
主講:如本上人 整理:編輯部
現在我們要演講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 這部很莊嚴的偈頌, 為何如本要來演講這部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呢?
演講順治皇帝讚僧詩的七點因緣:
一、教內大專夏令營常用之教材。
我們國內每每若是舉辦佛學夏令營, 包含大專夏令營, 師資陣容往往會以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做為教導很好的一個教材。
二、佛學院教材。
包含台灣寶島南北二路, 每當有佛學院的地方, 也時常以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作為教導的教材。
三、順治皇帝身為帝王,能體證苦空無常無我,勇猛出家,難能可貴,希有難得。
就是我們所講的根本中心, 也就是順治皇帝本身是帝王來出家的, 是皇帝來出家的, 貴為一個王子,他為何要出家呢? 出家的動機何在? 為什麼他會想要離開家庭, 在深山林中,好好的用功修道呢? 因為順治皇帝體悟到, 世間就是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 因此踏向出家之旅來修道, 他這種希有難得,難能可貴的菩提心, 值得我們來發揚。
四、有文化性、教育性、歷史性的價值。
這部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 是順治皇帝本身所寫的,是他所寫的偈頌, 每每讓每個人看完之後都覺得, 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這些偈頌有文化性、 有歷史性、有教育性, 價值連城!
所以有一次我得了感冒,去一家醫院打針, 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, 那位醫生可能也有在學佛, 那位醫生的看診室裡面, 掛了一幅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的偈頌, 看了倍加親切, 那位醫生學佛學得很莊嚴,學佛學得心地很慈悲, 德術兼優,令人感佩!
五、對生老病死,生從何來?死往何去?有深入的見地。
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也表述了生老病死的價值性在那裡, 同時對你說出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, 他都有深入的見地。 所以社會上的書籍, 往往只說一些知識性、科學性、文化性, 但是對於生死的問題就很少在談了。
有人問孔夫子: 老師!請問我們人生的狀況如何? 死亡之後又是如何? 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呢?
孔夫子回答了他一句話:不知生,焉知死?
對生前的事都一頭霧水,摸不太清楚了, 死後就更不用說了! 所以孔夫子的思想比較著重於人生這一世的建設而已, 對於未出世以前,甚至往生之後的狀況, 他就一字不提, 至於他是否了解,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問題, 但是佛教把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, 交代得讓你心裡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!
尤其順治皇帝對於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, 他也說出了很深入的見地, 所以大家很有福報, 能夠看到這部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。
六、讚僧詩所表達之內容,有理有事、理事無礙。
這部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 他所表達的內容有理有事,事理圓通。 所以能夠看到這部讚僧詩,真的是我們的福報,
我常常說:百千萬劫難遭難遇。
七、健時都為別人忙,病時方知身是苦。
尤其這部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 我常常說一句話, 他把我們的人生觀,交代得很清楚, 我們人往往在健康的時候,都是在為別人忙碌, 忙碌得半死; 忙碌得日夜不分, 現代人所說的,忙碌得神魂顛倒了! 有沒有?的確如此! 所以健康的時候, 總是為了家庭、為了兒女、為了三餐, 美其名是為社會、為國家, 搞得非常勞累, 稱為:健時都為別人忙。 等到病苦的時候, 慘了!才知這個身體是病苦, 漸漸接近病苦、往生的時候, 心就徘徊、恐懼、緊張起來了, 但是已經快來不及了!
所以我們要修行,最好是在健康的時候, 沒有機會也要創造出機會來學佛修道, 稱為:健時多為別人忙, 病時才知道身體是苦, 但是此時你想用功修道,也已經快來不及了!
所以希望諸位看完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之後, 大家都能夠猛然的覺醒, 個個能夠善根大展流露,來學佛修道。
所以世間人說了一句話很正確: 棺材是裝死人的, 但是它並沒有對你表明一定是裝老人, 所以說: 舉世盡從忙裡老,誰人肯向死前修, 莫待老來方學佛,孤墳多是少年人。
你看! 我們人的一生,忙碌得都快昏頭轉向了, 忙碌得神魂顛倒, 從來不曾為自己的生死問題考量過, 來了辦他的生死,世人從來不曾這樣想過, 一旦病苦來到時, 想要修道、學佛,全都來不及了! 舉世盡從忙裡老,誰人肯向死前修, 中外古今,自古到現在,誰願意辦自己的生死大事呢? 沒有人在辦生死,都是忙碌世間事。 孤墳多是少年人,莫待老來方學道, 就是這個道理, 你看孤墳中,年輕人往生的一大堆, 所以我們能夠不注意這個問題嗎?
所以我們看到順治皇帝, 他貴為一個王子來出家修行, 這是多生累劫有善根的人, 在教內佛門,已曾親近諸佛菩薩, 曾經在學道的人, 所以他身為一個王子,還能夠出家修行, 這可不是人人都辦得到的。
你看順治皇帝,他貴為一個王子, 對這個世間的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 以大智慧看得透徹,因此來出家修行,
這豈是人人辦得到的呢? 不是人人辦得到的。
如本講完「順治皇帝讚僧詩」 我自然的發出四點感言︰
一、世間的真相畢竟是苦空、無常、無我, 順治皇帝能深深體悟, 宿世的自發性而啟發他的善根能大展流露,出家修行,自度度人, 真是難能可貴。
二、讚僧詩的文章,一一能啟發: 生從何來?死往何去的真諦, 令普天下之人, 有醒思的聯想, 生與死是一件大問題。
三、讚僧詩的文章, 一再提示我們: 在國在家世事牽纏多, 不及僧家半日閒, 世間如夢幻泡影。
四、在此, 希望諸位創造因緣、 改變因緣、順從因緣、 締造因緣,大家來學佛向佛, 畢竟,百年世事三更夢,
萬里乾坤一局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