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84年為了成全女兒的心願,很不捨的將20歲女兒送去佛光山出家,下面這篇文章說得一點也沒錯,哈哈還是女兒智慧高,大師說過:出家的女兒永遠是您的女兒,嫁出去的女兒是別人的,而且一個人出家會變成兒女成群,當時很不認同大師這句話,女兒出家已經12年了,現在回想起來,嗯..真的沒錯,每位出家眾都稱呼我們為爸、媽,無論到任何一個佛光山道場都好像回到自己的家,感到非常的溫馨。
大師六十歲那年,與一千三百位六十歲的信徒一同過生日,從不舉辦慶生會的大師認為,世界是大家共有的,群我之間乃同體共生,絕非屬於任何一個「個人」,而其中參與慶生的長者,許多人就是佛光子弟的家眷,從此,大師為徒眾的父母開辦了「佛光親屬會」。大師認為他與徒眾父母的關係是「親家」,而非信徒;徒眾父母既是親家,也是佛光山的上賓,因為他們將兒女交付給佛光山,在弘法的路途上,每個人都是推動法輪常轉的重要因緣。本文敘述的便是其中的善好緣分。
四十年前,當我開創佛光山之後,一些年輕的男女陸續在佛光山學佛出家,忝為師長的我,有千餘名入道的弟子,所以佛光山的「親家」也有千餘戶之多。
唐朝裴休宰相有一首〈送子出家詩〉云:「含悲送子入空門,朝夕應當種善根,身眼莫隨財色染,道心傾向歲寒存。」
這首詩其實應該改為「歡喜」送子入佛門才對,因為近年來隨著佛教蓬勃發展,學佛風氣日盛,現代不少父母都很歡喜兒女學佛出家。縱使有少數的父母一時不了解出家意義,但為尊重兒女的意願,頂多「生氣」送子入佛門。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,發現兒女出家的人生道路反而更廣寬,前途更有發展時,很快就會轉「怒」為「喜」了,因此「歡喜送子入佛門」,這是現代不少父母的心情寫照。
過去有些父母所以怕兒女出家,主要是因為不了解佛教,以為出家就是所謂「青燈古佛」,只能吃齋拜佛修苦行,不能享受人間金錢、愛情、物質等五欲的快樂,因此不捨兒女出家受苦。
然而事實上,如維摩居士「唯處居家,不著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。」學佛修行的人,所謂「吾有法樂,不樂世俗之樂」,出家學佛,清淨安樂,逍遙自在,每天徜徉在佛法大海裡,與諸佛菩薩對話,平日所交皆是諸上善人,真是「口中吃得清和味,心中常在佛土居」。
出家所享有的法喜快樂,像佛世時的拔提王子,在家時雖然住在高牆深院的王宮裡,每天吃的是珍饈美味,穿的是綾羅錦緞,日夜都有衛兵保護,但是仍然感到恐懼,好像隨時都可能遭人行刺,每天活在不安的情緒當中。後來出家了,吃的東西雖然簡單,卻是甘美飽腹,住的地方雖為林間樹下,卻覺得無比安全,無比自在,所以經常忍不住歡喜得大聲喊出:快樂呀!快樂呀!
現在很多青年男女出家後,面對一般在家人經常不解而好奇的問:為什麼要出家?他們反而會覺得:出家這麼好,你怎麼不出家呢?
說到出家,記得在我出家不久,家師志開上人為了感謝我的母親,把我送去跟隨他出家,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我母親,開頭就說「親家大人慧眼」。因此當時我就知道,原來出家兒女的父母,跟佛門的師長,可以成為「親家」。
四十年前,當我開創佛光山之後,一些年輕的男女陸續在佛光山學佛出家,忝為師長的我,有千餘名入道的弟子,所以佛光山的「親家」也有千餘戶之多。
在我的一千三百多位出家弟子當中,不管男眾、女眾,大都非常優秀,不過青年學佛,依佛門的規矩,一定要獲得家長親人的同意,這是最重要的。佛光山的親家,少部份最初因為不了解,不歡喜兒女出家,目前十之八九的家長,都已經很認同兒女的志趣為重,也知道在佛門裡一樣有前途。
過去社會上有句俗話說「粥少僧多」,但實際上在佛門裡是「飯多僧少」,尤其人間佛教的教育、文化、慈善、社教、行政,有許多事業都需要很多優秀的人才投入。因此,現代的佛教青年出家,大都是高學歷,至少也得高中畢業,再經過叢林學院教育,才可以剃度。
在佛光山諸多弟子裡,有的是兄弟一起出家,也有姊妹同時出家,甚至兄弟姊妹都出家的,也大有人在。例如佛光山現任住持心培和尚,哥哥慧日法師、姊姊覺參法師、侄兒慧燈法師,一家四人先後在佛光山出家,成為師兄弟。
再如少校營長退伍的慧得法師,與姐姐滿穆法師,二人先後在佛光山出家。他們的父親唐順華居士,警界退休後,對佛光山一向非常護持,尤其尊重僧團「僧事僧決」的原則,是一位非常有正見的佛教徒,他曾為自己今生不能出家而感到遺憾,後來一雙兒女相繼出家,終於完成了他的志願。
出生在基隆的滿濟、滿遵法師,姊妹兩人還未滿二十歲,就在父母的鼓勵下出家,然後漂洋過海到美國西來寺受戒。曾在台南科技大學教書的覺元法師,與妹妹妙兆法師二人,也是雙雙入道,現在分別擔任南台別院與苗栗大明寺住持。
另外,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,現任佛光山香港佛香講堂住持滿蓮法師,兩個妹妹滿醍、妙文法師,與她姊妹三人都在佛光山出家,而且都十分優秀而傑出。
像這一類,一個家庭中有幾個人同時在佛光出家的例子,為數不少,當然也有單獨一人在佛光山出家的,如佛光山前任住持心定和尚,父母一直是佛光山的護法,因為定和尚出家,兄弟因此成為佛光會的重要幹部。
在阿根廷布宜諾大學建築系畢業的工程師,現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,父親在台灣開設會計事務所,是一位名會計師,他把台灣各寺院做了多次比較後,歡喜送女兒到佛光山出家。
東吳大學畢業的吳宜庭小姐,曾任職華航,擔任空服人員。父母為了她的出家,親自上佛光山,跟我建立一段親家因緣,並且殷殷叮嚀祝福,希望女兒能在佛門好好修行,現在妙圓法師已擔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。
畢業於澳洲西澳大學醫學系的覺弘法師,出家後擔任我的護理,我常開玩笑說他是「蒙古大夫」,他的父親曾在澳洲開業行醫,母親是澳洲柏斯佛光會會長,父母都是佛光山的虔誠護法。從小由姑母帶大的妙士法師,姑母圓照法師現為東海寺住持,妙士法師出家後,他也成為佛光山的親家。
像這一類的家長,都比一般世俗上的親家更親,更有來往。想想,一個人生能有數千個親家,這真是需要多少的福德因緣成就呢!由於佛光山有這麼多徒眾的親家,除了上述所提之外,我也不及一一述說,現在只列舉這十位作為代表,一敘我與親家的緣份。
家住員林的賴義明居士,是佛光山的功德主,原本要把兩個兒子一起送到佛光山跟我出家,但是我跟他說:「只送我一個就好,一個留著在家照顧你。」他質問我:「在佛光山兄弟姊妹一起出家的例子很多,為什麼我不可以?」我說:「各有因緣」。於是,他把當時還在台中商專就讀的小兒子,提早送到佛光山出家,他就是現在的慧寬法師。
出家後的慧寬,我要他繼續把學業完成,甚至大學畢業後,又讓他到日本留學。賴居士則為了兒子出家,特別發心替佛光山建了一間講堂,並且提供一棟三層樓當書局,就如嫁女兒一般。後來講堂不敷使用,他又把家裡隔壁的土地捐獻出來,重建一棟更大、更莊嚴的道場,也就是現在的員林講堂。他甚至說自己學佛之後,賺錢生活已是小事,現在他的人生目標,就是要賺錢提供給我當弘法建寺基金,所以他參加佛光會,也當選過理事,對於佛光山所創辦的大學、報紙、電視台等,都很發心護持,助力很大。
賴居士做人很低調,從不居功,但是每年佛光山舉辦親屬會時,他都坐在第一排,有時候我請他上台講話,他講到自己當初送子出家時的自得,歡喜之情溢於言表。當然,慧寬法師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,自從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後,先後擔任佛學院老師及都監院院長,現在幫我在日本群馬開創日本道場。平時經常應邀到校園弘法,很受學生的歡迎。尤其他擅長用佛法來化解現代人的情緒,舒解壓力,一年當中總有上百場關於心理諮商、情緒管理的講座,儼然是情緒管理的專家。最近他把平時講演的內容,結集出書《自在--人生必修七堂課》,甚受好評。
自從慧寬法師出家後,賴義明夫婦不管走到佛光山的任何分別院,大家都稱呼他們「寬爸爸」、「寬媽媽」。他們送一個兒子出家,反而換來一千多個兒女,因此一直以送子出家為最大的光榮。六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