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別地震雲,預測大地震

2009010412:05
 
下面網址有一張放射線圖與我在三義拍的很類似,還好台灣只是正常能量釋放..
下面網址是在三義拍的
最近的雲層的確是變化多端,規模達7.6的強烈地震今天襲擊印尼西巴布亞省,花蓮早上也有規模5.1的地震,台南今天也震了....但願世界各地都平安
 
 
識別地震雲,預測大地震(多圖)
(請參考底下引用來源原文網址所附說明圖片,原文下方討論亦有多張圖片)
識別地震雲(Earthquake Cloud),是預測大地震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,近年來在民間幾乎是屢試不爽。但是,因為地震雲產生的機制目前不清楚,所以,這種方法依然被傳統的學術界拒之門外。
以前的判定震中時,都認為長蛇狀地震雲的預示震中在雲中間的垂直方向,這叫做“鍵真定則”,這是以用地震雲成功預報地震的“鍵田忠三郎”和“真鍋”的姓氏命名的。筆者最早的判斷震中的示意圖,也是按這個“鍵真定則”畫的。但近來的研究文獻否定了這個說法。結合衛星雲圖,筆者發現,長蛇狀地震雲的震中還是在該雲的“源頭”,從不同觀察點追溯地震雲的源頭,連線的交點近似在震中的上空。所以新繪了這幅圖,與大家探討。
從理論上講,如果從多個方位觀測到同一個地震雲,只要知道各自的位置(可以從網上查到經緯度),根據觀測的角度,大家來匯總結果,就能大體推測震中的位置。
地震雲一般出現在大地震的幾天之內,如此說來,上述預測大地震的方法意義重大!
【地震雲的淵源】
早在17世紀,中國古籍中就有記載:“晝中或日落之後,天際晴朗,而有細雲如一線,甚長,震兆也。”
1935年中國寧夏隆德縣《重修隆德縣誌》中記有:“天晴日暖,碧空清淨,忽見黑雲如縷,婉如長蛇,橫臥天際,久而不散,勢必為地震”。
但正式提出“地震雲”的,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,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,在地震時看到了長蛇狀奇雲,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,總有地震相應發生,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“地震雲”。
1978年3月6日,鍵田在記者招待會上,突然發現了上圖的長蛇狀奇雲,如圖:
長蛇狀地震雲較為多見,它比飛機的尾跡要厚實得多,一般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。
鍵田當即停下演講,向大家預報了地震。果然,次日上午發生了震中在太平洋7.8地震,從北海道到四國都受到了強烈的震動。
日本利用地震雲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,中國研究地震雲始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,目前預報成功的例證有十餘個。
【地震雲的四大特點:突、奇、久、定】
地震雲是指地震前幾日內,震區上空出現的與一般雲有顯著區別的奇雲,長可達數百公里,並具有“突、奇、久、定”四大特點。
(1)突:地震雲往往是突然出現的,不是由別的雲變形而成的,簡直就是“無中生有”。
(2)奇:地震雲很奇特,它排列整齊,猶如“嚴陣以待”,圖形規律性強,主要有長蛇狀、輻射狀(扇形)、肋骨狀、魚鱗狀。、越顯著、顏色越恐怖、量越大,震級越大。
長蛇狀地震雲較為多見,它比飛機的尾跡要厚實得多。
輻射狀的地震雲,則有數條的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,猶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壓在空中,雲的交點(輻射狀的根源)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。
魚鱗狀地震雲形似排列的大片魚鱗。
肋骨狀地震雲,形似人的排列的肋骨。
(3)久:持續時間久,就是《重修隆德縣誌》中說的:“天久而不散”。一般的雲無定形,易飄遊散變,而地震雲陣形要持久得多,甚至在風中持續幾個小時到整天。就是後期漸漸飄散了,也能看出陣形。
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久,離地震的時間越近。
(4)定:震中一般位於地震雲的根源,猶如為震中定位。
【地震雲圖示,眼見為實】
不管當今學術界如何強調科學依賴儀器,老百姓還是眼見為實,能簡單地預知地震、災前自保,就是最實際的科學。下面咱還是看看:幾次大地震前,地震雲的真容吧。
引用來源
http://www.twbbs.net.tw/25847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