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上,最想回去的,是父母溫暖的懷抱,最想念的,是阿爸的疼和阿母的惜,因為,累了,想再安逸地活在父母的疼惜裏!
不禁問問自己,人生在世,短短的數十寒暑,只為了生活而汲汲營利,到頭來,不也都空手而去,正如同初來世上一般,赤裸裸地來,也赤裸裸地去,什麼也帶不走,只有業隨行,那麼,我們在世時,何不灑脫點,何需計較太多?何須計較得與失,名與利?淡泊而平凡、知足的過一世,不也很好....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的財富,大師1/9日在香港的開示,真貼切...真是感動,大師抱病開示,為的是勉勵大家應好好利用這波經濟風暴中來調整身心,追求心裡的財富,求人不如求己,要富有先要從自己的內心著手。
星雲大師勉勵大家在經濟風暴 能夠追求內在的財富【人間社記者緋緋、黎淑慈、鄧永明 香港報導】
回顧2008年,天災人禍連連,大陸雪災、緬甸風災、四川大地震、金融海嘯等,死傷無數,歷歷在目。面對自然災害與人為禍害襲擊,人人求助無門,內心惶恐不安。為此,佛香講堂與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,1月9日於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「消災祈福大悲懺法會」。當晚,有近3000人參與這場殊勝的祈福法會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法會前,特地蒞臨現場為大眾開示。「今天來參加殊勝的大悲懺法會,拜觀世音菩薩,求的是什麼呢?觀世音菩薩亦是觀自在菩薩;請問大家自在嗎?於生活中,在工作的順境困境中、在人際關係的身份高低、於貧富貴賤之中;各位能夠自在嗎?於世間中,是忙著自在還是閒著自在?心中有著貪瞋癡慢疑會自在嗎?」一串的問題,讓現場信眾不斷的思考。
「心中的執著有如皮包,拿著會很重,放得下就能自在。」大師表示,其實最重要是於心自在。如何能夠於「心自在」呢?放下執著就可以。
此外,對於大家如何拜大悲懺,得到感應?「用一顆虔誠的心,求觀世音菩薩的加持,便能得到平安。」大師舉例,如壇場內的法器,敲一下便會有回應;如新的空屋,在裡面說話會有回音。感覺到得到所求就是感應,這是有求有應。
大師分享一個小故事,說明感應:有一對父子到郊外遊玩,小孩被路上的石子跘倒了,很不開心,拾起石子丟進山谷中,大聲說:「我討厭你!」山谷清晰的傳回了「我討厭你…」的回音。小孩聽到回音,心中更是難過。父親告訴他,你再次大聲向山谷說出「我愛你」,這次山谷傳回的是聲聲清晰的「我愛你…」。小孩聽了破涕而笑。原來好的心態能帶出好的回應,慈悲能得到慈悲的回應。
大師表示,今天參加大悲懺法會,有的人求財富,有的人求平安,金錢財帛似乎是現今生活不能缺少。但財富的種類有很多:有現在的,有未來的;有個人的,有大眾的;有私人的,有公有的。大家在追求對自己有利的現有財富,如金銀錢財的同時,更應為利益大眾及公有的財富如清新的空氣,青山綠水的環境而努力,而利益大眾就是菩薩行,各位從為大眾服務當中得到的是無形的財富,得到心中的平安及慈悲。
大師進一步解釋,現在全球都面對著的經濟問題,就連經濟大國美國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,很多物質上的財富突然消失了。在外追求有形、有相的財富,都是有限的,名利都是暫時的,大家何不為無形的內心財富而努力?
「無形的財富是什麼? 如何得到呢?」答案很簡單,就是心中明理,感恩滿足等。星雲大師強調,求財富,不一定要追求物質上有形有相的財富,古時孔夫子有位很窮的學生顏回,窮得只住在陋巷,每日只能「一簞食,一瓢飲」,但仍然是生活得很滿足。
人的心就如一個工廠,在裡面製造貪瞋癡,便會生產貪瞋癡的產品;在裡面製造明理滿足,便會生產明理滿足的產品。大師勉勵大眾,不能被世界經濟所影響,應好好利用這次機會來調整身心,追求心裡的財富,從正信的佛法中令生活有清晰的思維。正如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,念的是誰?就是念觀世音菩薩!求人不如求己,要富有先要從自己的內心著手。
星雲大師指出,大家其實都很富有,可以曬太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;可以到公園郊外呼吸清新的空氣;可以做義工服務助人;更可以實踐佛光會提倡的三好運動-說好話、做好事、存好心,都能帶來心中的平安喜樂,心中的財富。
最後大師祝福大眾,「生耕致富,平安喜樂!」,希望在拜大悲懺、拜觀世音菩薩的同時,也是在累積更多的財富。因此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、大智慧,以及承擔的勇氣,開發自己心中的能源,增進心中的財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