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境原文與解意

2007050513:41

天心月圓          華枝春滿          官禪無用           謂之大用

五動用心          神合一元           路靜三更          聞蛙哇叫

武學道修          天生自然           財順心順          體順運順

神無情無          來無不住           降無情無          私無意外

月人日下          人人人山           空空空山          山山色色

色無色山           無山空無           漏空再補          再補再回

  解意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心月圓    華枝春滿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天心是我們天生的本質,它圓整無缺,就像陰曆十五的滿月。入禪的人,

第一件事就是要解脫慾念的束博,空無雜執,把心境回復到原來如滿月一樣圓。

        華枝春滿表面上的語意是春天到了,花枝上朵朵爭艷,色彩繽紛。

       此句的禪意是當一個人空慾之後,他的心回復到像出生時一般的圓整;

因為圓整的心什麼都不缺,非常的充實,要什麼有什麼,就像春花一樣,

盈盈枝頭。如此以華枝春滿映出『天心月圓』清淨中的色彩,

把「空即是色」的本意表露無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官禪無用         謂之大用

           官指五種官感 ; 禪為入定的狀態.

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句話是說:入禪的時候,心無雜執,五官不會受到意念的擾亂,

各司所職,雖不察覺它們在活動,其實它們正發揮出最高的效用.

         平常我們在看東西,並不覺得有眼睛的存在,在吃東西不覺得有牙齒的存在,

聽到聲音也不會覺得有耳朵的存在,除非有一天,眼睛有毛病,視力減退了,

看東西不清楚,甚至眼睛會痛,那時候,我們才會感覺到還有眼睛的存在,

所以我們的五官雖然存在,而我們並不覺得它們的存在時,這才是他們發揮

最大功能的狀態.因此一個入定的人,看起來對外界,都沒反應,但在聲響的腦波

試驗中,入禪者的反應,卻比一般人敏感許多,這正是以現代科學來證實,

「官禪無用,謂之大用」的真例,也說明了,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的道理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五動用心   神合一元

       五動指五官所反射的感應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  所反應出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等五覺。

五覺之所以有知,乃是心的作用,故「心」為感覺之本體。

    「神」指的是「真我」,假若「心」的感受都能動用其智慧,事事依理而為,不論

外界事物如何變化,如此「心」與「真我」合而為一。

     此種「動用其心,不分化其性」的行為正是「動心釋性」的真工夫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路靜三更     聞蛙哇叫

      路指入禪的途徑,靜與前句的動相對照,三更指靜之極。

     聞蛙哇叫,以外聞而論是指青蛙共鳴。以內聞而論,是指人的心靜至極至,

那麼便可以聽到體內器官、組織等各部相互間的對鳴,正像是蛙哇。

     理禪的人,如上丹田開通後,便可內觀其身、內聽聲息,全身透澈,毫無雜質。

本句在強調禪靜的時候,「雖覺無聲,亦為有聲」亦即「空即是有」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武學道修      天生自然

        一個學劍的人,最高的境界在於「心劍合一」,而心劍合一首要必須心無雜念;

有所念圖則「意」「劍」分舍,無法同居。心無雜念,就是我們天心月圓的「天心」

,他是最合乎我們自然天理的。

         學武修道跟練劍一樣,一定要秉乎我們自然的道理,一有念圖,則學武之時心不

在武,而只想以武負人,以武耀己。修道之時只求特殊,標新立異,為名為利。

這根本違反了「自然共存」「不居不求」的原則,那麼只有心在道,而意反道,

道如何能生。所以學武修道除了「法乎自然」外,沒有其他方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財順心順         體順運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財,狹義就是指錢帛,廣義就是指生活物資。

心指思慮。體指人體的健康情況。運指人氣的循環。

      廣義的說:要財務能讓我們運用自如,而不罣礙,就是必須要有一個思慮靈活的心。

要有一個思慮靈活的心,必須身體各組織器官都能協調暢適,而身體的暢適,就必須讓身上

的氣運行無阻。

      要是身上的氣行不順暢,身體的器官便無法調適。身體不適,心便煩躁,無法

把事情考慮周詳,所做的事錯誤百出,當然錢也就虧了。不損財已是難能可貴了,

哪裡還能夠理財治物,甚至有些思慮封閉的守財奴,有進無出阻塞財的運轉,

背負財的重擔,患得患失又如何達到禪境。

         反過來說,一個人的「真氣」能暢運無阻,那麼就是身體的毛病也會

被它排除;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充裕,心就靈巧,心ㄧ靈巧,則能達到「大用」的境界,

無得而得。那麼他得到的財就遠超出一般所說的「財」,隨手就應,無不順遂。

        狹義的說:若要順利得財,必須要萬事順心,心無旁騖,則自然清明,

財在何處自然明白,隨手可得。若要心順,必須要人體周順,假若人體有所不適,

則心為體而有所罣礙,心煩氣躁,茫然無所適,又怎麼能得。

        若要體順,則必須人體的氣運行暢順。人的氣能合於自然,而與自然調和,

那麼自然的化變,體氣相應而變,因此隨自然而生息,沒有氣不順運的。

       總之:氣運順健,則體行順暢,體行順暢,則心意順遂,心意順遂,則知何財應得,

所得之財,都「本乎天意」,這叫做「財順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神無情無     來無不住       降無情無      私無意外

     神指「心」意 ,即嚮往之意,也就是想要得到什麼。此「情」指欲,欲得的意思。

    降是降賜,即妄想收受之意,也就是想要別人給與什麼,此「情」指妄、迷戀之意。

    萬物都具有他的「自主性」當我們把它佔為己有時,它便失去了他的「自主性」

所以它就不想來。

          譬如:我們不想去捕鳥,那麼我們門庭便常常會有鳥兒停留不去,

反過來說:假若我們時常的捕食飛鳥,那麼這些鳥兒,還會親近我們人嗎?

當然更談不上住留了。所以,我們不要去想得到什麼,那麼萬物皆會因我們

無欲而自然的匯聚,來而不去,或來來去去,就當成是自己的家。

這就是「來無不住」的本義,而對這些飛鳥來說,它可以沒有顧忌的到處飛翔,

愛停哪裡就停哪裡,沒有人限定它一定要棲息何處,棲息多久,雖然它沒有家,

但是處處也都是它的家,這就是「行所欲行」「不住而住」的真諦。

          假若我們沒有冀望別人給與我們什麼,或迷戀某人、某事、某物等,

那麼我們就不會有貪妄、非份的想法。亦就是得到了別人的賜惠,

除了心存感激之外,並不需對這些恩賜過度繫念。而是應該經常秉持著感恩的心境,

去看別人是否也有需要幫忙。如此得到手中的東西該用就用,不用的話,

就好像沒有得到一樣,給與最需要的人,那麼所得東西就是需要的,也是應得的,

而不是意外,這就是「得而無得」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月人日下   人人人山    空空空山    山山色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「 月人」指心若明月的人,「日下」指萬物盡在太陽之下,清楚而明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人人人山,第一個「人」是動詞,是指人以官感覺知,即是以色身來看的意思。

「山」字一指巨大、 一指眾多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空空空山,第一個空也是動詞。即以空悟之心來看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 山山,指物的眾多聚集,色色指物的種類繁多,即是應有盡有的意思。

此兩句的意思是,假若一個人能夠修回如圓月的真心「清淨無為」,

那麼他看每一件事情就像是在太陽照耀下一般的清楚,若以他的色身(肉眼)來看人,

不管這個人有若  山那麼大(巨觀而論),或看自己如山那麼大(微觀而論,

打坐時常常會有這種現象)。亦或這些人如山那麼多,他都能歷歷在目(覺知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若以空念來看,因為念已空,則山雖多、雖大,感覺起來也是空的。

在這種情況之下,萬物皆因為我們無得之心,紛紛匯入,溶成一片。

形形色色無所不有。所謂形色皆性,這也就是「明心見性」的實況。

也就是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的實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色無色山    無山空無    漏空再補      再補再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色無色山,是說假若能到達無色的境界,就如同上兩句所說,色滿連山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假若我們能覺知此山為相(執礙),而能「離相存真」則為真空俱無,

這叫做漏盡(完全沒有執障的煩惱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旦理禪到這種境地,那麼所有的相,不再被執著。心鏡就像明月一般,

粒塵不染,不論塵埃如何的填補,明鏡必竟是明鏡,它永遠會回到本來的

真面目-「真我」,找回原來的「真我」就是「道」的真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月空色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此句是本文的真義,月指人心(明鏡)色指相(塵埃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若能如明鏡圓月,則塵色不沾,而達到「見色空色」「覺空盡色」

是為「真色」「真空」。這才是真正的「道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此詩對禪的釋意,可以說是淋漓盡致,希望有緣人多加參悟,說不定可以

提早淨化人心,了解人生的究竟。找回真正的自己,則指日可待了。

~全篇完~